首页
看球包app下载苹果版介绍
产品展示
新闻动态
栏目分类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看球包app下载苹果版 > 新闻动态 > 给近5年最好看的10部扫黑剧排名: 《以法之名》第3, 《狂飙》第2

给近5年最好看的10部扫黑剧排名: 《以法之名》第3, 《狂飙》第2
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3:32    点击次数:163

随着央视八套《以法之名》收视率破2,口碑飙升,再度印证了一个事实,那便是扫黑剧永不过时。

从2003年的《征服》开始,一直到2023年的《狂飙》,20年间扫黑题材电视剧层出不穷。

尤其是《人民的名义》成为现象级爆款之后,扫黑剧、反腐剧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。

可是,市场上扫黑题材电视剧虽然多,但叫好又叫座的却屈指可数。这一点,从近五年的扫黑剧中就不难窥见。

粗略盘了一下,从2020年之后,内地电视剧市场几乎每年都有三部扫黑剧上线,这个产量不算低。

从近五年20部扫黑剧中,我挑选出了十部剧情还算可以的给大家推荐一下,不知道大家看过其中几部。

第十名《黑白诀》 2024年 豆瓣评分5.6

剧情基于山西阳泉真实事件改编,涉及黑恶势力、连环奸杀、官商勾结等敏感议题。

开篇以高能案件切入(四集五条人命),多线叙事铺陈复杂案件,反转密集。

暴力场景的真实刻画与阴郁色调的视觉风格,强化了压抑感和年代感。

剧中探讨了基层执法困境(如人情社会对司法的干扰)、黑恶势力寄生体制的生态链,以及警察在情与法间的挣扎,折射复杂人性。

本来剧本不错,但导演实力不够,多线叙事节奏混乱,部分支线(如谭一笑身份伏笔)铺陈不足导致结局仓促。观众诟病“局部精彩,整体稀碎”,剪辑跳跃影响观感。

主线案件(如马文文绑架案)被指节奏失衡:前期铺垫冗长,后期强行反转,关键线索(如凶手动机)交代仓促。

杨旭文饰演的年轻刑警韩证飞遭遇口碑分裂:肯定其打戏力度,但批评表情僵硬、情绪表达单一,尤其在老戏骨对比下更显稚嫩。

结局中任中华“以暴制暴”的牺牲被质疑背离法治精神,削弱了正义主题的严肃性。

剧作题材胆识值得肯定,但剧本打磨与主演表现拖累质感,成一部“老戏骨扛旗、缺点刺眼”的争议之作。

第九名《白夜破晓》 2024 豆瓣评分5.9

《白夜破晓》作为现象级悬疑剧《白夜追凶》的续作,时隔七年上线后自然备受观众关注。

续作中主案件(2·13灭门案真相)与支线案交织,揭示吴征案牵涉警方高层腐败、亲情复仇等复杂动机。

潘粤明继续分饰关宏峰、关宏宇兄弟,通过精准演技区分角色差异(沉稳的哥哥、痞气的弟弟、假扮哥哥的弟弟、假扮弟弟的哥哥),双关兄弟的默契与拉扯成为情感主线。

周巡、赵馨诚等角色回归,长丰支队场景甚至按第一季地砖尺寸精准复刻,引发观众“爷青回”共鸣。

但是,剧情硬伤与逻辑漏洞明显,关宏宇续集中随意留指纹,周巡从精明队长沦为“调解员”,新法医郜君然(费启鸣饰)被吐槽演技浮夸、人设傲慢。

《白夜破晓》满足了剧迷对角色结局的情感需求,案件社会性议题和演技名场面可圈可点。但作为续作,它在剧本严谨性、角色连贯性上的硬伤难以忽视。

豆瓣评分从第一季8.9跌至6.1,被批“靠情怀硬撑”,逻辑崩坏和广告泛滥消耗观众耐心。

第八名《对决》2022年 豆瓣评分6.4

剧情开篇即呈现黑恶势力在公安局门口抛尸、副市长遭枪击等高能情节,涉及“官黑勾结”“保护伞操控司法”“拆迁黑幕”等敏感议题。

“谁是内鬼”贯穿全剧主线,警方内部代号“土龙”的保护伞身份成最大悬念。

编剧通过埋设多重线索(如证物调包、监控删除)引导推理,最终揭晓时既意外又符合逻辑。

前期案件推进紧凑,但中段部分支线(如拆迁村背景)铺陈冗长,导致核心悬念推进放缓。

《对决》聚焦县域黑恶势力盘根错节的生态,强调“保护伞”对基层权力的腐蚀,尺度很大,但在群像刻画和情感共鸣上稍逊。

缺点是部分情节被批脱离现实,如2018年背景下黑社会公然在公安局抛尸、警方布控漏洞百出、副市长遇袭后调查草率等,削弱了剧集的现实主义基调。

尽管这部剧“写实刻画黑恶土壤”,但剧情漏洞扣分,所以口碑不佳。

第八名《巡回检察组》 2020年 豆瓣评分6.9

首次聚焦“巡回检察制度”改革,以监狱驻检、巡回检察为切入点,揭露司法体系内部的权力寻租与自我纠偏,呼应"刀刃向内,刮骨疗毒"的司法改革精神。

通过"9.30杀人案""郑玮丽车祸案"等多案交织,映射司法程序漏洞、舆情干预、权钱交易等现实问题,兼具普法意义与社会批判性。

打破刻板检察官形象,兼具江湖气与法律信仰,其"孤胆英雄"式的调查手段与丧妻之痛的情感纠葛,赋予角色立体魅力。

宋春丽饰演的信访母亲胡雪娥("咬掉鼻子"哭戏)、成泰燊的反派米振东(幕后策划者),贡献教科书级演技。

虽然这部剧和《人民的名义》是一个主创班底,但该剧前12集铺垫冗长,多案并行初期被批线索混乱,以至于口碑不佳。

剧集豆瓣评分6.9,远低于《人民的名义》8.3,引发很多观众的吐槽。

说实话,《巡回检察组》的剧情真没太大问题,该剧以破冰司法题材的锐度和老戏骨的神级演技撬动市场。

尽管存在前期节奏拖沓、商业植入生硬等硬伤,但其对巡回检察制度的深度解剖、对司法腐败的辛辣批判,

以及于和伟"亦正亦邪"的破局者形象,已足够让它成为国产法治剧中一座值得铭记的里程碑。

第七名《罚罪》 2022年 豆瓣评分7.0

《罚罪》作为2022年现象级刑侦悬疑剧,凭借其强情节、深立意和精湛群像演绎,在观众与专业评论中均获高度认可。

以海南昌江黄鸿发家族黑社会案为原型,揭露垄断经济、政商勾结等黑幕。剧中赵家祠堂供奉的54把“保护伞”直击腐败生态。

首集以“烂尾楼命案”切入,受害夫妻实名举报赵家反遭灭口,黑恶势力操控舆论颠倒黑白的情节,瞬间建立戏剧张力。

前6集密集铺陈赵氏家族罪行、警方调查受阻、关键人物离世等事件,信息量饱满无废戏。

导演采用“蒙太奇剪辑”手法,在专案组、赵家、警方三条叙事线间切换,制造时空交错感。

角色身份不断反转(如邱涛从反派变卧底),保护伞悬念贯穿全剧,观众全程参与“猜内鬼”的解谜过程。

《罚罪》以“硬核剧情+神级反派群像”打破刑侦剧套路,其现实勇气与艺术完成度使之成为扫黑题材新标杆。

虽有细节瑕疵,但快节奏叙事、人性深度挖掘及老戏骨飙戏的名场面,仍使其稳居“近年必看国剧”之列。

第六名《扫黑风暴》2021年 豆瓣评分7.1

电视剧《扫黑风暴》是一部基于真实案件改编的扫黑题材力作,通过多维度刻画正邪较量与社会现实,引发广泛讨论。

剧中情节融合了孙小果案、操场埋尸案、湖南文烈宏涉黑案等轰动全国的大案。

例如孙兴的原型对应孙小果,通过运作关系将死刑改为保外就医并继续作恶的情节,高度还原现实黑恶势力的猖獗。

以督导组调查为主线,串联李成阳的复仇、林浩的成长、高明远黑恶帝国覆灭等多条故事线。

剧情紧凑,反转密集,如高明远通过暗示操纵杀人、保护伞层级递进等设计,强化了悬疑感。

剧中“美丽贷”“裸贷”“司法腐败”“基层保护伞”等情节,直指社会阴暗面。徐英子姐弟的悲剧,警示普通人面对黑恶势力的无助。

孙兴的“疯批”形象和原型案件的残忍底色,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黑恶势力的危害。

尽管年轻演员表现和结尾节奏存在争议,但剧集通过“艺术化真实”完成了一次对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深刻致敬,也为同类题材树立了创作标杆。

《扫黑风暴》以真实案件为基底、群像演技为骨架、社会痛点为血肉,成为国产扫黑剧的里程碑。

第五名《雪迷宫》 2024年 豆瓣评分7.4

电视剧《雪迷宫》作为一部东北背景的刑侦悬疑剧,凭借其独特的叙事视角、扎实的群像塑造和浓郁的地域特色,赢得了观众和业内的高度评价。

与传统刑侦剧聚焦“黑警内鬼”“反派成长”不同,该剧强调警察团队的紧密协作。

专案组全员目标一致,部门间无猜忌,行动口号“你就吱一声,我马上去支援”成为团队精神的缩影。

将破案过程融入东北市井生活,如警员们频繁聚餐、方言插科打诨,用“鸡架”“冻梨”等日常元素冲淡沉重感,形成“刑侦生活剧”的独特风格。

开播初期因“东北+缉毒”混搭遭质疑,后期凭借扎实剧本和演技实现口碑翻盘,央视网赞其“打破国产剧假穷人刻板印象。

播出期间稳居央视收视冠军,优酷热度破万,印证“地域文化+类型创新”的市场潜力。

《雪迷宫》的成功在于用生活化叙事解构沉重题材,以群像人性对抗类型套路。

它不追求极致悬疑,而是通过东北烟火气、警察团队的温度、反派的复杂性,让刑侦剧回归“人”的本质。

虽有节奏和细节瑕疵,但其对缉毒工作的真诚致敬、对地域美学的创新表达,已使其成为国产刑侦剧的新标杆。

第三名《以法之名》2025年 未开分

《以法之名》作为2025年暑期档的扫黑题材剧集,凭借其深刻的主题、高能剧情和精湛表演,引发了广泛关注。

该剧大胆聚焦检察机关内部腐败,以“刀刃向内”的视角揭示司法系统的滥用权力的问题。

剧情围绕检察官乔振兴离奇死亡、律师张文菁当庭翻供指控冤案、黑恶势力渗透公检法系统等多重案件展开,直击“保护伞”“证据造假”“权力干预司法”等敏感议题。

这种对司法系统“灯下黑”的剖析,被观众视为继《人民的名义》后尺度最大的政法剧。

第一集即抛出法庭对峙、关键人物死亡、举报信指控等情节,迅速建立悬疑感。

角色并非非黑即白:洪亮为家庭妥协却坚守底线,李人骏追求政绩却难逃良心拷问,乔振兴被威胁录制认罪视频后自杀,凸显人在权力网中的无力感。

前4集铺垫略显沉闷,人物背景交代拖慢节奏,需耐心进入主线后才渐入佳境。

开播初期热度平淡,后期因剧情高能(如谢鸿飞鸡窝藏金条、洪亮钓鱼执法)口碑飙升,云合数据登顶,优酷站内热度破万

尽管存在前期节奏缓慢的问题,但整体仍以扎实的剧本、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叩问,成为2025年最具讨论价值的现实题材剧集之一。

随着剧情的推进,这部剧的热度和口碑也是一路飙升,不出意外的话,这部剧将成为继《狂飙》之后的又一现象级扫黑巨作。

第二名《狂飙》 2023年 豆瓣评分8.5

电视剧《狂飙》自2023年开播后引发全民热议,成为现象级爆款剧集。

通过2000年、2021年双时间线交叉推进,清晰展现警察安欣(张译饰)与黑恶势力头目高启强(张颂文饰)跨越二十年的正邪交锋,剧情紧凑且层次分明。

打破传统“善恶二元论”,深入剖析角色转变的社会根源:如高启强从受欺压的鱼贩堕入犯罪深渊,反映底层个体在权力真空与资源分配不公下的挣扎。

剧中详细呈现涉黑组织的暴力手段(如高利贷逼债、雇凶杀人、地下赌场运作),并通过角色命运展现黑帮内部的残酷规则。

紧密结合“扫黑除恶常态化”政策背景,揭露官商勾结、保护伞等社会问题,被赞为“扫黑除恶斗争的回忆录。

剧中腐败链条从基层警察延伸至省级官员,直接影射现实中的系统性腐败。

司法系统内多人协同掩盖罪行等情节,尺度突破以往国产剧对官场黑暗的隐晦表达。

这种对体制痼疾的揭露,使该剧成为近年扫黑题材中政治尺度最大的作品之一。

播出期间爱奇艺热度值破万、豆瓣评分8.5(超100万人打分)、2023央视剧王!

《狂飙》证明了主旋律剧可兼顾深度与娱乐性,为《人民的名义》后扫黑反腐题材树立新标杆。

《狂飙》不是爽剧,而是一面镜子——照见人性的灰度、权力的腐蚀,也照见萤火微光般的正义如何刺破长夜。

第一名《沉默的真相》 2020年 豆瓣评分9.0

国产扫黑犯罪题材的扛鼎之作,豆瓣超100万人打出9.0的高分,第一名当之无愧。

剧集以2010年地铁抛尸案为引,串联起2003年检察官江阳调查旧案、2000年支教教师侯贵平之死三条时间线。

三条叙事通过蒙太奇剪辑无缝切换,例如江阳在办公室转身的镜头切至侯贵平踏入同一空间,形成命运交叠的隐喻。

这种结构既推动悬念层层递进(如抛尸案庭审突然翻供),又暗喻正义传承的悲壮感。

突破传统悬疑剧的“解谜”逻辑,将重点置于权力对个体的系统性碾轧。

剧中卡恩集团勾结司法系统,毁灭证据、构陷证人、操控舆论的链条,映射现实中的司法腐败与资本黑网。

剧中腐败警察李建国、富豪孙传福等反派并非脸谱化恶人,而是深植于地方权力网络的癌细胞。

吴检察官为自保隐瞒证据的设定,直指人性在强权前的懦弱。

三组主角跨越十年接力追凶(侯贵平→江阳→严良),呼应剧中台词:“纵使长夜难明,总有人舍命燃灯”。

剧中性侵未成年、官商勾结、证据湮灭等情节,被观众联想至“操场埋尸案”等真实事件。

江阳翻案时遭遇的立案难、证人恐吓、证据链断裂,直指司法实践中的程序漏洞,剧中严良突破常规查案的方式,暗示制度改良的迫切性。

《沉默的真相》以12集短剧体量,完成了一部社会寓言的书写。

它超越悬疑类型桎梏,在悲剧性叙事中追问文明社会的底线:当法律失语时,普通人能否以血肉之躯充当最后的闸门?

正如江阳遗言所言:“所谓的值不值,是生命尽头是否还有遗憾”。

这种向死而生的勇气,使其成为国产剧中罕有的、兼具艺术野心与现实锋芒的神作。

结语

这十部电视剧质量参差不齐,但从评分来看,超过7分的还是值得一看的。

目前,《以法之名》正在热播,喜欢看扫黑剧的一定要追这部剧。

这部剧不仅仅是演员阵容豪华,其尺度更是碾压《狂飙》(毕竟最高检出品),如果后续剧情不拉胯,我认为这部剧的口碑还是有希望超过《狂飙》的。

以上十部剧集中,大家觉得哪部剧最有资格代表扫黑题材呢?